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非 洲 • 西 非
词条 | 毛里塔尼亚 |
释义 | 毛里塔尼亚 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 西非国家。西濒大西洋,陆疆邻塞内加尔、马里、阿尔及利亚和西撒哈拉。面积103万余平方千米。人口337.8万(2012年),摩尔人占70%以上,余为黑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96%居民信伊斯兰教。首都努瓦克肖特。位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沿海为平原,内陆主要是海拔200~500米的低高原,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沙漠、半沙漠占总面积60%以上。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100~50毫米以下,西南边境可达400毫米以上,为塞内加尔河流经之地。公元5世纪后,成队商要道。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建立封建王朝。15世纪起,葡、荷、英、法殖民者相继侵入。191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20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称“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1960年11月28日宣告独立。农牧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0%,主要从事游牧。多羊、牛和骆驼;农产品有粟、高粱、玉米、稻、阿拉伯树胶、椰枣等。沿海以捕鱼与采矿业为经济支柱。铁矿石产量居非洲前列,还开采铜、石膏、石油等。有炼油、纺织、化工、农渔畜产品加工、地毯等工业。出口铁矿砂、鱼、牲畜、阿拉伯树胶等,进口以机械设备、粮食、燃料、纺织品为大宗。 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非 洲 • 西 非 毛里塔尼亚(Mauretania) 非洲西北部古地区名。东邻努米底亚,西临大西洋,约当今摩洛哥及其毗连的阿尔及利亚西部一带。早期居民主要为土著柏柏尔人。公元前2世纪后期建国,国王博库斯(Bocchus,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Jugurtha〕的岳父)参加过朱古达战争。战后获努米底亚西部地区,改称“毛里塔尼亚”。后王国时有分合。曾卷入庞培和恺撒的内战,前33年归属罗马,奥古斯都统治时辖区扩大。公元40年王国灭亡,后被划分为罗马帝国两个行省:西部称“丁吉塔那(Tingitana)-毛里塔尼亚行省”,东部称“恺撒里亚(Caesarea)-毛里塔尼亚行省”,各派总督治理。罗马当局在该地广设殖民区,还招募土著人在罗马骑兵队中服役;罗马人和意大利人大批涌入,推进该地区的罗马化过程。5世纪中期汪达尔人入据。其地界与今日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不同。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罗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