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戏剧电影卷 • 曲 艺 • 曲 种
词条 | 四川清音 |
释义 |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 曲艺曲种。原名“唱月琴”,1930年前后改今名。流行于四川成都、宜宾以及重庆等地。源于明清俗曲,据说清代中叶已盛行。初为三至五人坐唱,后发展为一人站唱。演员左手打板,右手执筷子敲打竹鼓,以月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大调八个,联曲体;小调也唱曲牌,一般作谱唱小段或插入大调使用。曲目大多是短篇。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曲 艺 • 曲 种 四川清音 曲艺曲种。流行于四川各地。源于明清俗曲,20世纪初已盛行。初为三至五人坐唱,后发展为一人站唱。演员左手击板,右手敲竹鼓,以琵琶(一说月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曲调丰富,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大调八个,联曲体;小调也唱曲牌,一般作谱唱小段或插入大调使用。有110多支曲牌,分曲牌和板腔两类。传统曲目如《断桥》、《思凡》、《昭君出塞》、《关王庙》等。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体裁与乐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