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立克次氏体
释义
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  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小型原核生物。由美国医生立克次(H.T. Ricketts,1871—1910)于1909年在研究落基山斑疹伤寒病原体时发现并被感染而献身,故名。形体微小,呈多形性(球状、双球状、杆状、丝状)。革兰氏阴性。无完整的产能酶系,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对热、四环素和青霉素敏感。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和有关细胞株上。多寄生于啮齿动物体内。一般以节肢动物(虱、蚤、蜱、恙螨等)为传播媒介。少数可引起人类疾病,如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等。常见种如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R. typhi)、恙虫热立克次氏体(R. tsutsugamushi)等。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微生物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4:4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