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医 学
词条 | 河豚毒素 |
释义 |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河豚鱼体内的有毒物质。微溶于水,易溶于稀醋酸,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能将其破坏。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肝、脾、肾、卵巢、卵子、睾丸、皮肤、血液及眼球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大、肝脏次之。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及河豚肝脏毒素,其中河豚卵巢毒素是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神经毒素。每年2~5月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高。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因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致命。 出处:环境科学卷 • 环 境 医 学 河豚毒素 河豚体内所含的剧毒物质。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卵、肝、血液中。其含量随季节不同和河豚生理的变化而有增减,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素。食河豚不慎常导致中毒死亡。经加工后,在医学上可用作镇痛剂。 出处:农业科学卷 • 水 产 •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