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苏联 • 俄罗斯现代史
词条 | 苏俄国内战争 |
释义 | 苏俄国内战争 苏俄国内战争 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与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武装所进行的战争。1918年初,英、法、美、日等协约国军队,大举进犯苏维埃国家,侵占苏俄大片土地。同时,德国军队继续盘据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一带,企图孤立、削弱和消灭苏维埃国家。在外国军队支持下,苏俄许多地区发生武装暴乱:在北高加索,有邓尼金的叛乱;在顿河一带,有克拉斯诺夫(Пет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снов,1869—1947)、马蒙托夫(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Мамонтов,1869—1920)的叛乱;在伏尔加河中游和西伯利亚地区,则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当时四分之三的领土陷于敌人之手,苏维埃国家处在四面包围中。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组织工农红军,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勇斗争。1918年下半年,东线红军粉碎了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南线红军两次打退白军对察里津的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19年初到1920年底,协约国又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1919年3月协约国第一次武装干涉的主力是东方的高尔察克,南方的邓尼金、北方的尤登尼奇也紧密配合。但不久红军就击溃高尔察克的主力,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进攻也被击退。1919年7月协约国第二次武装干涉的主力是南方的邓尼金。他自南向北发动进攻,占领乌克兰,逼近图拉城,直接威胁莫斯科。列宁提出“大家都去与邓尼金作斗争”的口号。是年10月红军击溃了邓尼金军队。与此同时,尤登尼奇对彼得格勒的第二次进攻被粉碎,英国在波罗的海的海军被逐出苏维埃领海。1920年4月,协约国第三次武装干涉的主力是波兰地主武装;邓尼金残部首领弗兰格尔则从克里米亚半岛向北发动进攻。波兰军队一度攻占基辅,威胁顿巴斯;5月红军发动反攻,8月一度逼近华沙。10月波、苏签订停战协定。11月弗兰格尔的军队也被消灭。至此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结束(日本在远东的武装干涉继续到1922年)。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苏联 • 俄罗斯现代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