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词条 | 洛采 |
释义 | 洛采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 ,1817—1881) 德国哲学家。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医学博士。1844年起任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教授。自称其哲学为“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主张一切物体都是无限实体(即“上帝”)的样态。认为“上帝”是最实在的、最高的“人格”,也就是“至善”与“至美”,并从而强调哲学与宗教的对象是一致的。主要著作有《小宇宙》《形而上学》《德国美学史》等。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 ,1817—1881) 德国哲学家。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医学博士。1844年起任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教授。自称其哲学为“目的论的唯心主义”。主张一切物体都是无限实体(即“上帝”)的样态。认为“上帝”是最实在的、最高的“人格”,也就是“至善”与“至美”,并从而强调哲学与宗教的对象是一致的。主要著作有《小宇宙》《形而上学》《德国美学史》等。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近代哲学 • 人 物 • 德 国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1817—1881) 亦译“陆宰”。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生于萨克森的鲍岑。1834年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医学和哲学。1839年获医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曾行医和在莱比锡大学讲授医学和哲学。1844年到格丁根大学接替赫尔巴特的哲学讲席。1881年任教于柏林大学。对心理学中的众多领域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以空间知觉的部位符号说影响最大。部位符号说指外界刺激虽然具有空间关系,但是人直接得到的只是特殊感觉而不是空间形式。如触觉的空间,皮肤与外物接触时,由于皮肤的每一部位,在厚度、软硬、紧张度和皮下组织等方面都与其他部位不同,因此每个部位都会形成相应的部位标记。肢体移动时,被刺激的部位变化,其部位标记也跟着变化,这样就会形成了一个空间体系,即空间知觉。主要著作有《医学心理学》(1852年)、《心理学大纲》(1881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