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老子
释义 老子

老人自称。晋书·庾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父亲。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倨傲的自称。如: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厉乡曲仁里一说为今安徽涡阳。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但认为“道”是“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的。“道”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的意义。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并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但忽视了对立转化的必要条件,也没有把事物向反面的转化看作上升的发展,只看成是循环往复。还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和进取。在认识论上,认为“道”不可道,不可名,不可“视”、“闻”、“搏”,主张“塞其兑,闭其门”,通过虚静冥想直觉万物,甚至提出“绝圣弃智”。抨击当时统治者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物质生活上强调“知足”与“寡欲”,憎恶工艺技巧和知识,提倡“无为而治”,甚至幻想人类社会回复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去。在美学上,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观点。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则奉为教主,称“太上老君”。书名。亦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春秋老聃著。但从书的思想内容和涉及的某些问题看来,该书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基本上仍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后道教奉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注本有西汉河上注、王弼注、之际王夫之老子衍魏源老子本义及今人马叙伦老子校诂高亨老子正诂等。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为最古的老子抄本。

老子书影

老子

老拙老子化胡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125729 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30 13:21:16